書名: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
作者:陳志恆
內容簡介
作者有十年校園輔導老師的實務經歷,致力於幫助受到傷害的學生。書中以32篇學生的真實故事為例,希望喚醒各位「壞掉的」家長和老師,讓他們了解到原生家庭對自己和下一代的影響,同時學習真正愛孩子的方式。
閱讀心得
原生家庭是最近討論度很高的話題,前有電視劇《歡樂頌》的樊勝美,後有《都挺好》的蘇明玉,很多人都在訴說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甚廣,從性格、言行舉止、金錢觀、生育觀、教育觀等等方面都能發現父母的蛛絲馬跡,為此痛不欲生,但很少人能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。
作為子女,面對跟家人的衝突,想要改變卻無從下手,一方面是父母已年過半百,不認為自己需要改變,一方面是自己想要改變,卻心有餘而力不足,抵抗到最後傷口愈合了,傷疤還在。
作為家長和師長,總是從小孩身上找問題,認為孩子調皮是交了狐朋狗友,學習成績不好是因為貪玩不夠努力,甚至用偏激的方式對付不聽話的孩子,根本沒有察覺到孩子是在向他們發出求救信號。僅僅一句辱罵的話,媽媽的一巴掌,就足以摧毀弱小的心靈,讓孩子一輩子活在痛苦當中。等孩子長大後,他們又會不自覺的學習父母的教育方式,成為下一個壞掉的大人,代代相傳。
書中提到的案例,我作為受傷害的原生家庭一份子,深深的體會到那種無助和絕望。面對大人我無話可說,就算偶爾對話,我常說的口頭禪是「我不知道」,就因為不頂撞大人,不吵不鬧,我成為大人眼中的乖孩子,就因為成績還可以我被家人寄予厚望,就因為工資低總被家人冷眼嘲諷。沒有人問過我上課累不累,工作辛不辛苦,最近開不開心,問得最多的都跟錢有關,直到現在才發現原來我的家人很冷漠。
看完這本書,受原生家庭影響的人也許能從書中得到啟發,看清父母的真面目,或許能夠原諒父母錯誤的表達愛的方式,亦或許提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轍。
如果是想要作出改變的父母和老師,這本書非常適合你,因為書中針對每一個案例都有提供因應方案,幫助你發掘自身的問題所在,學習如何讓孩子感到愛和關懷,而非讓傷害成為彼此一生的遺憾。
佳句摘錄
-
人的本質其實很簡單,我們渴望被看見、被理解,然後,自在地以各種樣貌活在世界上。
-
阿德勒心理學主張「所有的困擾都來自人際關係」。
-
你可以選擇多說一點,或少說一點,也可以都不說,我會尊重你。
-
如果大人的批評與指責有用,孩子早就振作了。
查價:Readmoo電子書 | 博客來電子書 | 博客來實體書
如果想看更多真人故事,我推薦吳苾雯的《是誰“殺”了我——毁了孩子一生的一件小事》,這本書非常直擊人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