綠色生活21天
簡悅生活

2021在香港的「綠色生活21天」心得

之前看過一本書叫《環保一年不會死》,作者一家嘗試用一年的時間在紐約這座大城市實踐環保生活,我看完書後很想嘗試,比如用陶罐當冰箱、每天騎腳踏車代步和只用蠟燭不開燈等挑戰,讓生活回歸到較為原始的模式,但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,作者的環保行動其實很難執行。

偶然看到台灣的「綠色生活21天」,我想嘗試在香港能否完成這項挑戰,大家也可以跟著試試看每天執行一項環保任務!

Day 1向見到的第一棵樹,說謝謝

感謝樹遮擋刺眼的陽光、吸收二氧化碳並釋放氧氣。

以前沒怎麼留意家附近的樹木生長情況,今天才發現原來我家附近的樹挺多的,不像居住在鬧市的居民,無論你往哪個方向看,往哪個方向走,都是密密麻麻的鋼筋混凝土高樓大廈,名副其實的「石屎森林」。

Day 2今天,打消一個購買念頭

消費會加速能源消耗與生態污染。列出最近想購買的東西,把其中一項劃掉,其他東西30天後還有購買慾望再買回家。

想了一下,其實很多時候都是衝動購物,明明自己不需要買這麼多,就為了湊滿減而加購,或是因為KOL強烈推薦而購買。已經有梳子了還要買,護髮素就夠用了還要買髮膜,但有時候不買吧又覺得人生好像少了一些樂趣。

Day 3今天,讓自己「蔬」暢一下吧!

素食

減少肉類攝取量,比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或調高冷氣溫度,更能有效率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。選擇一餐不吃肉,為自己安排一頓美味又友善環境的蔬食餐點吧。

今天特意找素食餐廳吃飯,在香港感覺吃素比吃肉還貴,點了一份九層塔什菌豆腐彩椒飯,就這一盤$52港幣,如果是在茶餐廳,有肉有飯有湯有飲料的套餐最便宜也才四十多。

Day 4讓身邊多一個人成為「行動派」

邀請你加入「綠色生活21天

Day 5今天,讓垃圾不再迷路

資源回收箱

看看「回收大百科」,重新認識不同垃圾該回到的「家」

以前在台灣生活過一段時間,跟著台灣人學習過垃圾分類,但香港的垃圾分類沒有台灣的細緻,我家樓下的資源回收箱,金屬類只有可樂罐大小的口,沒辦法扔鐵盒,塑膠類分兩個桶,但很多人不清楚膠樽和膠容器怎麼區分……

Day 6今天,認識它的另「衣」面

衣服標籤

常見的「聚酯纖維」(Polyester)可算是「 長命百歲」的化學物質,容易碎裂成細小的微型塑膠纖維,最終進入海洋(在我們有生之年都很難看到它分解消失)。

看了一下我今天穿的衣服標籤,上衣是100%聚酯纖維,褲子是58%棉、31%聚酯纖維和11%氨綸。衣櫃裡的衣服除了上衣有100%棉以外,有些摸起來覺得是全棉的衣服褲子都含有聚酯纖維,真不知道如果不穿聚酯纖維,還能穿什麼?

Day 7今天,用雙腳記錄沿路風景

提早一站下車,改搭「11路公車」,不僅能為地球節能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廢氣污染,還能給自己一個變得更健康的好機會。

今天下班後搭車回家,提早了一站下車,多走路運動一下也挺好的,但早一站下車交通費也是一樣的價格,而且花了更多時間走路回家,人也更累了,如果能騎腳踏車上下班就好了。

Day 8解決碗中最後一粒米

一粒米的旅程:種子萌芽、插秧、除草、施肥及灌溉,接著農人收割、從農場移動到超市貨架上,被買回家後用水清洗蒸煮,最後抵達餐桌。

平時在家吃飯都習慣把碗裡的米粒吃乾淨,這樣既不浪費也方便清洗,但今天才發現在外面餐廳吃飯經常會剩飯粒,有時候是因為太多吃不完。

Day 9顛覆「理所當然」!今晚,試試不用潤髮乳

若你的髮質健康、頭髮偏短,洗完後只要輕撥吹乾,髮絲就能呈現自然柔和的樣貌,也能從源頭減少生產運輸過程中對水、電、碳的大量消耗,並降低污水排放,影響海洋生態。

我是長髮,但也沒有天天用潤髮乳,主要是因為洗完頭擦乾、塗抹、等待,然後沖洗乾淨的過程實在太花時間和太麻煩了,所以一天不用潤髮乳對我來說也沒差。

Day 10放「魩仔魚」回大海悠游吧!

魩仔魚並非單一魚種,而是數種魚苗的總稱。今天點餐時,不妨更有意識地避開有魩仔魚的餐點,把小魚留給大魚們,為海洋生態留下更永續的未來。

魩仔魚在香港應該叫做白飯魚,也稱為銀魚,通常拿來蒸肉餅、煎蛋或油炸。平時很少注意到這種食材,今天才了解到原來吃這種小魚,會影響整個海洋生態的平衡。

Day 11向一份許久未讀的電子報道別

雲端資料、信件、影音數位工具的傳輸過程,需要大量能源支撐;而每當系統發送一封電子報,都會造成一次電力消耗,累積起來便成為龐大的「數位碳排放」。今天,檢查一下信箱,看看是否有不再有訂閱需求的電子報,按下「取消訂閱」,地球將因你而減輕許多負擔!

整理一下郵箱,從今天開始收到不看的電子報,除了按刪除扔進垃圾桶以外,還要記得取消訂閱。

Day 12拔掉吧!讓待機家電好好睡一覺!

待機電力約佔一般家庭用電7.4%,長期下來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耗電,導致備轉容量不足而限電。今天,將一個待機的電力電器開關切掉,或拔掉插頭吧!

我家是屬於高用電量用戶,所以改變用電習慣是很有必要的,從今天開始出門前提早半小時關冷氣、定期清理冰箱,還有睡前要關掉熱水器和保溫壺。

Day 13今天,不讓一次性餐具上桌

一次性餐具

今天出門前,選擇好攜帶的環保餐具,並把它們裝進包包裡,省下餐桌上不需要的「配角」吧!

在香港通常是Food court、路邊攤,或者叫外賣(外送)會給一次性餐具,所以平時只要多注意一下,不光顧或者自己攜帶環保餐具,還是可以避免使用即棄餐具的。

Day 14今天,讓行事曆多一個綠色提案

Dr Bbronner's

從「21天綠色嘉年華」中挑一個有興趣的綠色活動加進你的四月行事曆,一起實踐對環境更好的生活型態!

以前就一直在找成分天然的清潔劑,因為化學清潔劑味道實在太刺鼻,用的時候總想憋氣,聞多了還會頭暈。而Dr.Bronner’s 這個美國有機沐浴品品牌,它的有機皂液擁有洗臉、洗頭、洗澡、刷牙、洗碗、洗衣服等18種用途,採用有機植物油配方,不含香精、塑化劑、SLS/SLES界面活性劑、化學防腐劑等成分,並使用100%可回收塑膠作皂液瓶。這也是我一直有回購的品牌,希望多多支持對環境友善的產品。

香港查價: 屈臣氏

台灣查價: 蝦皮購物 | 台灣屈臣氏 | MOMO購物網

Day 15主動在外送APP備註欄留下「真的不用!」

外送App

下回若真的有外送需求,使用APP點餐時。主動在備註欄打上「真的不用付餐具」。

我基本上很少用外送APP,今天才知道原來外送APP可以點選不要餐具。

Day 16今天,挑戰不產生任何塑膠垃圾

今天,一起挑戰不製造不必要的塑膠垃圾,讓與你經手過的物品,都有可以陪伴你更久時間的可能!

挑戰失敗,不產生塑膠垃圾真的很難,這意味著不能買也不能用任何塑膠包裝的產品,但現在很多產品都會先套上一層塑膠袋,就算去麵包店買麵包,很多都是獨立包裝的。

Day 17今天,與許久不見的「老朋友」敘個舊

今天,打開衣櫥,找找過去三個月至半年沒穿到的舊衣服,觀察一下,除了折痕,也許它的狀態還維持良好,只需要你一點穿搭巧思,就能讓它活出嶄新的生命!

今天發現兩件uniqlo的白襯衫,原本打算買來上班穿,後來覺得過於正式就放一邊了,算了算應該買了有兩年多,可以拿來搭配西裝褲,但兩年沒穿了應該也不需要了吧。

Day 18今天,給自己對號「入座」的食光

如果想吃的東西離你目前所在地不遠,不妨當作是運動的機會,起身走進想吃的餐廳,好好坐下來享受這一餐吧!減少外帶,也減少不必要的一次性餐盒、餐具使用與消耗。

如果是上班就在餐廳吃飯,我是基本上不點外賣的人,但是現在有很多外賣都比堂食便宜,反而讓更多人加入點外賣的行列。

Day 19今天,拉近從土地到餐桌的距離

菜市場

優先選擇吃當季與在地食材,不僅可以幫助減少肥料及農藥施用、避免生產非當季食材的額外用水、加溫等能源,也可縮短食物里程,降低交通運輸的排放量,減少碳排放足跡。

香港近九成都是進口食品,真的很少能吃到在地食材,只吃當季食材好像也很難做到啊。

Day 20創造「25度+」空間的舒適感

若真的有開冷氣的需求,請盡可能維持在25度或更高,當室內外溫差越小,消耗的電力和電費也會跟著降低,讓享受空調所帶來的舒適乾爽的同時,也能減少因室內過低溫,而造成的電力浪費和費用。

夏日炎炎,在30多度的高溫之下,即使呆在室內也無法避免熱氣撲面而來,只能開冷氣續命,但還是得適當調整一下冷氣的溫度。

Day 21讓塑膠袋,再陪你久一點點

若塑膠袋沒有佔到汁液、袋身仍維持乾淨,可選擇將塑膠袋折好放進包包,以備不時之需、等下次需要時拿出來重複使用,降低索取新塑膠袋的頻率。

香港人有把塑膠袋當垃圾袋使用的習慣,有時候拿塑膠袋不是因為沒有帶環保袋,而是因為家裡沒有垃圾袋了。


環保生活對於生活在城市的人來說其實困難重重,因為大家都追求效率,想盡一切辦法省時省力,如果捨棄科技帶來的便利也不現實,只能平時多注意一下,盡量減少對地球造成的傷害。

You may also like...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