鯉魚門位於維多利亞港東面,是香港著名吃海鮮的地方,除了吃海鮮之外,也是一個富有香港歷史色彩的漁村。
跟著我一起去發掘鯉魚門有哪些值得一看的景點吧~
交通方式
搭地鐵
油塘地鐵站A2出口,步行約10分鐘到達鯉魚門牌坊入口
搭巴士
乘坐「九巴14X」在崇信街(三家村避風塘)下車
搭小巴
「觀塘(協和街)-油塘及鯉魚門」紅色小巴→鯉魚門街市(三家村)下車
車程:15分鐘|車費:$5
車程:25分鐘|車費:$11
搭船
從香港區出發的話,乘港鐵到西灣河站,在西灣河渡輪碼頭搭懷舊小輪到鯉魚門三家村碼頭
船程:10分鐘|船費:$9
步行路線
難度:★(最高★★★★★)| 全長:4公里 | 需時:2小時
我的路線:鯉魚門牌坊→鯉魚門三家村→燈塔→許願樹→海傍道壁畫→天后宮→石礦場→三家村碼頭→回程
第一站:油塘地鐵站(13:50)

油塘地鐵站A2出口,走右手邊的樓梯下去後一直直走,見到紅綠燈過馬路後也是直走,然後下坡路走到底就能看見鯉魚門牌坊。
第二站:鯉魚門牌坊(14:00)

鯉魚門牌坊對出是公眾停車場,也是小巴和的士站。

穿過牌坊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三家村避風塘

還有岸邊的水上棚屋,很像東南亞的高腳屋。這種建築在香港難得一見,多數人想要親睹棚屋的獨特風貌都是去大澳。
第三站:鯉魚門三家村

從牌坊左邊開始,沿著鯉魚門海傍道走,這裡海鮮酒家林立,不過可能因為疫情關係開的店不多,但仍有不少遊客到此一遊。

走進三家村仿佛來到舊香港,有小攤檔賣各種懷舊小吃,比如10元2個的客家茶果,推薦南瓜、蘿白菜蒲和雞屎藤口味的,好吃!
也有賣各種魚乾、魷魚乾、蠔豉等海鮮乾貨。
有機會可以去喝坤記士多10元一枝的冰凍酸梅湯,不過這家店開店時間不固定。

走過海鮮街之後,就能聞到新鮮出爐的雞蛋卷香味撲鼻而來。
這裡有好幾家舊式餅店,餅家以賣肉乾、蛋卷、雞仔餅、老婆餅、杏仁餅等傳統食品為主,聽說最受歡迎的是「琥珀核桃(蜂蜜核桃)」,基本上每家店的店員都會熱情地邀請遊客試吃。
第四站:鯉魚門創意館

當天因為疫情關係閉館,沒能進去看。
創意館裡面有展覽廊展示鯉魚門的歷史,包括早期的陶藝和石礦工業發展等等,一樓可以學習製作陶瓷,也有賣一些鯉魚門紀念品,二樓是餐廳。他們也有不定期舉辦導覽和工作坊活動,有興趣可以去了解一下。
第五站:鯉魚門燈塔(14:20)

這是香港一座運作中的燈塔,服務維多利亞港東面出口一帶的海域,主要為往來鯉魚門海峽的船隻照明和導航。
它所處位置在近岸的小礁石上,只有潮退後才可沿著浮出的石路前往燈塔。
有時間的話不妨多待一會,日落時分的夕陽和夜幕降臨的燈光照射在海面上也是一幅美景,值得一看。
第六站:心願樹

鯉魚門的老榕樹,居民稱呼為「百年老樹」和「心願樹」,相傳此樹對祈求姻緣極其靈驗。
不過這棵樹實在不起眼,如果不是樹前放了愛心型的介紹牌,我以為跟街邊的樹差不多,很多遊客直接擦肩而過。
第七站:海傍道壁畫

沿著海邊走,長長的海堤壁畫,彩繪出昔日鯉魚門的故事,為漁村增添了不一樣的色彩。
第八站:鯉魚門天后宮(14:30)

天后宮建於清朝乾隆18年(1753年),由當時盤踞鯉魚門海域的海盜鄭連昌建立,現被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。
據說該廟除了祈求天后保佑海上平安之外,更作為海盜的前哨站,監視往返船隻,以防官兵進攻。

廟宇附近海傍遍佈奇形怪石,有幾塊巨石刻了字,其中一塊「海角潮音石」,據說摸了能旺財運。

沿路跟著指示牌穿過狹窄的小巷走到石礦場。
第九站:鯉魚門石礦場(14:36)

在80年代香港經濟轉型之前,打石業盛極一時。如今香港舊立法會、舊中銀大廈及石板街等為人熟悉的建築,就有部分的建材來自鯉魚門石礦場。

打石業日漸式微後,石礦場只剩下破舊石屋和半壁尚待開採的石山。
現今成為吹海風、野餐和攝影愛好者的聖地。

在這片空地上,有人搭帳篷野餐、拍婚紗照和玩空拍機,甚至是玩兒童飛索的,一邊是寧靜安詳的石灘,一邊像是歡聲笑語的遊樂場。
秋天是賞芒草的季節,到時候滿山遍佈金燦燦的芒草,不想長途跋涉的去郊區看,來石礦場也能欣賞到這幅唯美的景色。
第十站:三家村碼頭(15:30)

回到鯉魚門牌坊後,朝對岸方向走到碼頭。
珊瑚海船務提供三家村碼頭來往觀塘、西灣河和東龍島這三條航線的渡輪服務。

碼頭的設計屬於香港懷舊風,室外有仿九龍皇帝的「墨寶」,室內候船室有街市紅燈罩、中式帆船等元素,墻上還介紹了鯉魚門景點的歷史背景。
珊瑚海有一艘船的造型很特別,以七八十年代香港漁民的日常生活為主題,船身的人物塗鴉和船上的笠帽漁網等裝飾,有別於一般的輪船,在香港僅此一艘極具香港本土特色的木質小輪,但只開西灣河至三家村的航線,有機會坐就不要錯過啦!
附加行程
鯉魚門曾經是香港的一個重要的軍事據點,有空可以到村後的魔鬼山走走,打卡廢棄的碉堡和砲台遺跡,登上魔鬼山山頂觀賞九龍半島的日落美景,來回也就一個多小時。